打印

[离任作者] 【水浒揭秘:高衙内与林娘子不为人知的故事】(又名贞芸劫)(第一部精编合集)

0
大作拜读,佩服佩服。
大大对林冲和张若贞的分析,可谓透骨三分。
林冲骨子里软弱,人格上依赖强权,和自身武功高强形成鲜明对比。即便弑王伦,也不过求更有利于己之晁盖耳。凡事均需人推动方可。确实如大大所说,宋如今。
至于大大所说的“三寸金莲,居家不出,只习书画,甚至书画都不习,平时从不锻炼,身子骨自然很软”,实际上并不太合乎历史。至少,她们必须要学的不是书画,而是女红。大大从当下出发,抨击理学时代的“烈女”叙事,自是有相当抱负。但大大可能弄错了一点,烈女并不是为男人守贞如何,不过叙事如此描写。烈女真正烈在保守尊严。理学推重孟子,确有发扬人格,守卫尊严之意。官修历史,自然诽谤前朝。至于共产历史描绘,更是把中国古代贬得一文不值。再者,保守尊严的理学,不可能为集权所喜。你懂的。
这一番废话,主要想说明北宋的一个背景。《金瓶梅》作者非常愤,攻击一切,高歌市井,不过如伯虎(历史上的)高唱桃花坞一般泄愤罢了。文学不等于历史。
回到张若贞,大大描写的非常精彩。半推半就,发现本性,非常贴切,真实。她一步步的“沉沦”,本在意料之中。她代表多数的普通人。大大写她,稍微欠了点情色。大抵古人把玩小脚这样的细节,我们永远不嫌多啊。衙内高人,定是把她从头到脚,从外到内,细细品过开发的,呵呵。
关于高衙内,大大所说自然在理。只求寻欢作乐,耳熏目染,权术心计自然不差。按大大所写,非要除掉林冲的,也是张若芸。高衙内可能反倒觉得亏欠林冲一些?至于张若芸,骨子里却是有些康敏般的恶毒。计杀亲夫、林冲,不妨来点衙内的心理描写——心中暗自吃惊,提防。
李贞芸,方是真正的烈女。非衙内杀她。她不甘受骗,遂酿悲剧。个人认为大大不能把她写得沉迷肉欲。她内心很坚定,有目标,可能工于侍奉,但不会动摇。蔡京也没征服她,这点大大不妨做些文章?一般蔡京、衙内这些人,不可能只在意肉体占有,心理征服才是他们所求。所以蔡京才会在意李贞芸。自然,蔡京SM李贞芸不会少,不过没能压服之。而李贞芸被高衙内骗了一时,脱不了衙内软言温语之功(相对的)。
可能大大也没想好如何处理李师师。既然安排她和张若贞共住。不妨多些百合———此时若贞已被若芸排挤,高衙内复受制于蔡夫人(此人大大没有提及啊,剧情上不可能没关系的,若芸自然逐步取得蔡夫人好感并操控之)。加上若贞有孕的情节。就枪文,也是百科全书了。
胡言乱语,望大大勿责。

[ 本帖最后由 shijingph 于 2012-12-4 11:59 编辑 ]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pili88888 金币 +50 认真回复,奖励!去抽奖吧~ 2012-12-4 18:08
  • pili88888 +1 认真回复,奖励!去抽奖吧~ 2012-12-4 18:08

TOP

0

回复 107楼 的帖子

严格而言,北宋不杀大臣(祖训),复有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之论。自然这不是蔡京之流可及,但蔡京必然得此好处。北宋文臣治武夫(明代仍之),故蔡京之势力当大过高俅。但高俅是太尉,掌禁军,蔡京却是不便过于得罪。
作者原文(大意纲领那节)提到:李贞芸“冷笑称早已失节,奸夫却不是张尚,另有其人,气得蔡京吐血”。“蔡京受李贞芸污辱,虽许下承诺,但心有不甘。他令下人四处查证李贞芸奸夫是谁,下人查不到人,均说必是张尚。蔡京称李贞芸不洁在先,怪不得他,便请人暗中下毒,毒死张尚,做自杀假象。若贞知父亲猝死,责问高衙内。高衙内早从富安口中知道李贞芸自杀一事,知道必是蔡京暗地所为。便将此事告知若贞,却只提李贞芸私会张尚,不提他与其母偷情一事。若贞信以为真,她只有高衙内一个依靠,便将芳心放在他身上,只等他来迎娶。”由此可知,高衙内的事情,至少此事蔡京是不知道的。蔡京说“怪不得他”的“他“,是蔡京本人。蔡京一直得不到心,自是不爽。(古人在意此事)后文又有”高衙内以为林冲已死,求高俅许他纳林娘子为妾。高俅称林冲已做反贼,反贼前妻,终身入不得高家之门,并称他是太师女婿,要他收敛,只同意他纳若芸为妾“。可见,大概高衙内终究还是做了蔡京女婿。《水浒》原著里就有蔡京的女婿,梁中书;儿子,江州蔡九。联姻之事,也合乎情理。蔡夫人其实不必出场,做个背景就可以了。政治婚姻这个,夫妻双方不是表演需要,简直不愿见面,同房也就是为了香火。(这事女方可不能玩出问题,绿色断断不可。有了儿子女方才得解放)
肉戏风格一致的说法相当同意。作者细节描写已经不知废去多少脑细胞了。
李贞芸主要还是想找到女儿。这个大把柄在高衙内手上,才会就范。原文提到:”高衙内托太师府女使阿萝向李贞芸告知已找到其女下落,李贞芸大喜之下,求蔡太师救赎女儿。蔡太师着人秘密查访,知李师师是青楼女子,又得皇上初夜,怕女儿沦落青楼之事被皇帝知道,为保家门颜面,坚决不同意认回女儿。“”若贞偶遇李师师,俩人言语相投,互诉过去,俩女义结金兰,却不知本是同母异父亲姐妹。“则李师师是蔡京的女儿。至于蔡京许配之女,是否蔡师师,不得而知。似乎不是。这都要作者把握了。李贞芸想的是给李师师赎身,这只怕不容易。自己被糟践,不愿意女儿受苦,这是最常见不过的。母爱完全足够给人勇气(不是林松,张若贞后来也活不下去),使自己不是弱女子;而且所谓三贞九烈,查究内容,未必是为夫守节这事。回到肉戏,李贞芸和张若贞确实不同类型。相信作者自有妙笔。
作者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典故用得极好,这个虚构道破作者所说的“恶”。
“虽然颇有心计,但对于寻欢作乐之外的事情,统统不放在心上”,确是高衙内。按作者描述,去野猪林也是犯二,才没了命。大概心计主要放在寻欢作乐,不被追究上了。梁山起事,林冲造反,他也定然哼哈而已。说起来,他还强过薛蟠百倍。
至于双结局,其实就不必了。作者都安排好了啊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
回复 124楼 的帖子

恩。基本同意老兄观点。其实我写那些,大部分还是读后感。
我个人非常反感宫斗戏,也从来不看:)只要写出张若芸的险毒就可以了,寥寥几笔,足矣。作者的功力,没问题。
其实对于作者第二部分要把李贞芸做主干,第三部分把李师师做主干这个说法,稍有点意见。和仁兄观点一样,文章应该“围绕林冲夫妻和高衙内,所以李贞云和李师师不应喧宾夺主,作为支线点睛之笔不留遗憾即可”
原来老兄更希望大团圆些。作者刚好没写明李师师的结局,大概《水浒》原著讲过的缘故;不过李贞芸自杀、张若芸被杀,是大剧情啊。张若贞为林冲守墓这个结局也相当合理。四美齐事燕青,固美哉,剧情要重新架构,作者大大压力可不小啊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0

回复 138楼 的帖子

如果要这么写,不妨如此安排:武松先杀富安,再杀高衙内,连带车夫,所以惊了马匹。武松追到马车,要出手时,燕青和李师师赶到,救了张若芸。张若芸不知生母是李贞芸,且知道贞芸自杀未遂,只是蔡京对外宣称死了。李师师道出诸事,张若芸方才悔过。其后,燕青用计救了李贞芸。
这里的问题是要把李师师知道隐情提前。原文说:“武松依富安所言找到林冲尸骨,带回杭州。燕青来六和寺探访武松,天罡星重聚,在林冲墓前痛哭一回。武松见到李师师,把富安所讲李师师之身世来历,全告诉她。李师师方知自己身世,原来梁山受招安,冥冥之中早有安排,当年抢走她的,正是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。她求武松放过亲姐,并为亲姐留下巨资过下半生。”要如老兄之意,则要安排信息传导的路子。按说公孙道长知晓一切,征方腊前,又遁世,且精明严谨之人,话不会从他那里露出。高衙内是从张尚的堂亲菜园子张青那里知道隐情(第一部分第十节),武松和他夫妇何等关系,按说应该知晓内情,只是不便告知林冲。至于有无告知鲁智深,则不得而知了。所以细究一番,情节要无纰漏,确实不易。如果武松知道内情,当然更要杀张若芸。只是燕青如何知道情况,告知李师师,就要另外安排了。
截取经典改编MOD,确实不易。作者辛苦!
我和老兄观点差别:不妨让燕青带三人走,若贞自行为林冲守墓。这样似乎更和情理些。
个人对高衙内也甚无好感,毕竟作者所说的“恶”,终究体现在具体的人身上。死不足惜吧,呵呵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五萬 金币 +18 认真交流,抽奖去吧。 2012-12-7 23:19

TOP

0

回复 151楼 的帖子

哦,我可能没有明白单纯的另一结局的意思。纠结于李的自杀之类了。
我理解的另一结局是要和前面贴合,等于给出一个新的结局。但要加入一些说明,和前文衔接。我前面主要关心这个衔接了。纯写法的构思罢了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pili88888 金币 +3 认真回复,奖励!去抽奖吧~ 2012-12-10 12:44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6-16 02:42